1950年代的油麻地弥敦道

360 度全景图由历史照片整合而成

返回

 

历史资讯:

平安戏院

1934年,平安戏院开幕。这是华南地区最早采用隔音物料的戏院之一。戏院的平面呈梯形,圆拱形的屋顶采用了大跨度的钢架结构。扇形播映厅的地下有过千个座位,设有包厢及楼座,为当时全港最大的戏院之一。戏院属现代简约主义风格,窗间设有装饰主义风格的花纹和饰带,入口处有个离地18呎的大檐篷,上方是霓虹灯大招牌。戏院在经营了24年后宣告停业,于1960年被重建成平安大厦。

平安戏院与皇后戏院由同一公司管理,联线上映西片,票价相同。平安戏院曾为过海观众提供免船费或运车费优惠,他们亦可以优惠价由尖沙咀或佐敦道乘车至戏院门口车站。平安戏院的首映电影为美国电影《1933年淘金女郎》,1935年开始放映有声电影。1954年3月20日,香港首套设有英文字幕的电影《春满花都》在平安戏院和皇后戏院上映。

鸣谢香港政府新闻处图片资料库提供照片

普庆戏院

普庆戏院在1902年开业,是九龙区最早期的戏院之一。建筑物最初为旧式戏院,以粤剧演出为主。1927年,两层楼高的中式建筑因瓦面被风吹去而被拆卸重建。第二代普庆戏院的设计仿照欧美华丽的舞台格局,偶尔会放映电影。1955年,建筑被改建成普庆大厦,内有百货公司,戏院则位于大厦后座,设有当时港九最大的银幕。1990年,这里改建为逸东酒店及普庆广场。戏院曾以迷你戏院形式在商场内延续,至2002年结业。

第二代普庆戏院属古典复兴式建筑,外墙呈古典三段式结构,正面外墙中央有六条两层楼高的爱奥尼柱,甚有气派,还可于剧目上映或重要节庆时悬挂大型花牌。1953年,戏院外墙便曾悬挂庆祝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加冕的花牌。

鸣谢The American Geographical Society Library,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 Libraries 提供照片

九龙巡理府(南九龙裁判署)

大楼建于1936年,初时称为九龙巡理府,专责审理轻微刑事案件,如非法摆卖等。1961年易名为南九龙裁判署。直至1986年,这里转为司法机构中央档案库,1997年后,则改由土地审裁处及劳资审裁处使用。大楼设计呈古典复兴主义风格,面向加士居道的正面以麻石构成基座,其上是由爱奥尼式花岗石柱所围绕的柱廊,雄伟而庄严。2009年,大楼被评定为一级历史建筑。

1941年12月25日,驻港英军战败,香港进入日治时代,法院大楼被日军用作办公室,直至二战结束,才恢复原本功能。当时,政府对裁判官实施临时措施,把原本裁判官最高只可判处犯人监禁12个月,改为最高可判监禁两年,如果犯人数罪并罚则最高可被判囚三年。至1949年,更将此临时措施定为永久性规定,裁判官亦拥有对轻微违法行为判处罚款的权力。

鸣谢香港政府新闻处图片资料库提供照片

 

动画:

油麻地一带戏院林立,十分热闹,各式小食摊贩亦趁机来到戏院门口谋生。其中雪糕小贩骑着改装后的单车前来,车头保温箱里装满雪糕。他们在戏院前停稳单车,便开始卖雪糕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