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2/2025
好去处|「城市景昔」扩展至大坑 扩增技术重现街区百年变迁及舞火龙文化
橙新闻
文化
【橙讯】旅游事务署推出的文化创意旅游项目「城市景昔」,利用扩增实境技术,将智能手机转化为穿越时空的视窗,把香港的今昔面貌,以360度全景图像呈现,互相对比,让香港精彩的历史重现用户眼前。
2月27日「城市景昔」正式扩展至大坑五个指定地点。大坑不仅是香港的特色小区,其最具代表性的舞火龙习俗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景昔」将扩增实景(AR)技术带到大坑社区,市民和旅客可透过智能手机,穿越时空探索这个充满历史韵味的社区,沉浸式体验大坑的今昔变迁和文化特色。
新设五个指定地点 还原昔日大坑风貌
五个新设置的「AR 时钟」分别位于大坑的火龙径、铜锣湾道、莲花宫西街、浣纱街及大坑火龙文化馆,串连成一条历史散步路线。市民和旅客只需透过手机应用程式扫描这些「AR 时钟」,便可欣赏由历史照片或本地艺术家画作整合而成的昔日街景。此外,每个场景中的地标建筑均配有根据历史资料和街坊口述历史撰写的文字描述,细緻呈现大坑的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点滴,让市民和旅客在享受视觉体验之馀,也能深入了解这个社区。
AR技术升级 火龙文化跃然眼前
今次「城市景昔」的一大特色是透过动画与360度影片,立体展现大坑舞火龙这项百年非遗传统习俗。本地艺术家参考历史资料,创作出生动细緻的动画,再透过AR技术将其融入场景,让市民和旅客从崭新视角欣赏这项极具代表性的节庆活动。此外,「城市景昔」採用360度全景镜头拍摄,在中秋节期间捕捉大坑舞火龙点睛和巡游表演时的热闹画面,将火光闪耀、锣鼓喧天的氛围重新呈现,让市民和旅客犹如置身其中,一年365日全天候都能亲身感受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除了大坑舞火龙,五个指定地点亦分别阐述大坑不同年代的的居民生活、社会环境变迁等。
位于火龙径的「城市景昔」体验展示了铜锣湾的发展历程。透过历史全景图像,可以看见1924年该区的重要地标:皇后运动场、皇后运动场凉亭、中华火车糖局、旧铜锣湾避风塘和大坑明渠,一探这繁华地段的前世今生。
位于铜锣湾道的「城市景昔」体验以昔日大坑的民生日常为主题。从历史全景图像中可以看见浣纱街、明新製镜公司、香港中华游乐会和大坑坊众福利会在 1959 年的面貌。作为大坑的核心地带,这里和昔日大坑居民的工作、生活和社交活动密不可分。
位于莲花宫西街的「城市景昔」呈现了莲花宫一带的社区风貌。从历史全景图像中可以看见1971年的莲花宫、莲花宫后山的木屋区、中华基督教礼贤会湾仔堂和铜锣湾裁判司署。这些建筑构成了昔日莲花宫一带的社区景观,见证了大坑的宗教文化和社区发展。
位于浣纱街的「城市景昔」体验以大坑的建筑为主题。从历史全景图像中可以看见1953年的新村街30及31号、虎豹别墅和龙溪臺。这三个大坑地标各有其建筑风格,蕴含丰富的历史价值。
「城市景昔」由旅游事务署委託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研发及製作,自2021年推出以来,已于中环、山顶、尖沙咀、深水埗、油麻地、佐敦及鲤鱼门等地区设置AR时钟,让旅客透过科技感受香港的文化与历史。这次扩展至大坑区,标誌着该计划进一步深化对本地文化遗产的探索与呈现,为旅客提供更具故事性和互动感的智慧旅游体验。
「城市景昔」手机应用程式可于Apple App Store和Google Play免费下载,市民和旅客亦可透过「城市景昔」网站(cityintime.hk)遥距体验,随时随地欣赏各个指定地点的今昔景观。
「城市景昔」日后将举办城市漫步、纪念品派发等活动,稍后更会扩展至九龙城区。
感兴趣者,可关注「城市景昔」社交媒体,掌握最新活动资讯。用户亦可透过「城市景昔」网站进行遥距体验,欣赏各个指定地点的今昔景观。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ityintime.hk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ityintime.hk/
小红书:https://www.xiaohongshu.com/user/profile/65defefe000000000500dab1